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挑战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融资需求日益。在融资过程中,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加强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1. 贷款需求
2017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民营企业贷款需求持续上升。据统计,2017年民营企业贷款总额达到12.56万亿元,同比10.2%,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0.3%。
2. 融资渠道多样化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逐步多元化。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占比达到56.3%。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融资渠道也在逐渐扩大,占比达到22.2%。互联网金融、股权融资等新兴融资渠道也在不断涌现,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途径。
3. 融资成本逐步下降
2017年,受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民营企业贷款利率逐步降低。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56%,较2016年下降0.11个百分点。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挑战分析 图1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挑战
1. 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2017年民营企业贷款需求较快,但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调查显示,有近40%的民营企业表示在申请贷款时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金融机构对民企信任度不高、贷款审批流程繁琐、贷款利率较高、融资抵押品不足等。
2. 融资成本较高
虽然2017年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16年下降,但融资成本仍然较高。一方面,融资成本中除了利息支出外,还包含了许多隐性成本,如贷款手续费、评估费、担保费等。融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也不容忽视。
3. 融资渠道不足
虽然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但仍然存在融资渠道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银行对民企的融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如提高贷款额度、优化贷款期限等。新兴融资渠道尚处于成长阶段,尚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大规模、高效率的融资需求。
政策建议
针对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挑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金融机构应提高对民企的信任度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贷款额度、优化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应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信贷产品,以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2. 降低融资成本
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如通过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发行专项金融债券等方式,降低融资抵押品的门槛,减轻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
3. 丰富融资渠道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拓展融资渠道。如支持民间资本设立股权投资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等,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途径。
4. 加强融资监管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监管,规范融资行为。如完善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防止不良贷款风险的传播。加大对非法集资、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显示,贷款需求持续,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成本逐步下降。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渠道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丰富融资渠道,加强融资监管,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