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数据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民企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数据概述
1. 融资总额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总额达到12.37万亿元,同比10.1%。银行贷款占比约为71.6%,非银行融资占比约为28.4%,贷款方式以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为主。
2. 融资成本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平均成本为6.3%,较2016年下降0.4个百分点。融资成本仍较高,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和民营实体企业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为突出。
3. 融资渠道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多元化,银行贷款仍然是主要的融资渠道,占比71.6%,其他融资渠道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数据分析
1. 银行贷款
2017年,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总额为8.75万亿元,占比71.6%。短期贷款占比44.1%,中长期贷款占比55.9%。从贷款期限来看,民营企业贷款以短期为主,这可能与民企经营特点和银行贷款政策有关。短期贷款的高利率可能加大了民企融资成本,影响其发展。
2. 非银行融资
2017年,民营企业从非银行融资渠道融资总额为3.62万亿元,占比28.4%。典当融资、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方式较为常见。相较于银行贷款,非银行融资利率较低,有助于降低民企融资成本。但非银行融资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也需要关注。
3.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数据分析 图1
尽管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多元化,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和民营实体企业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为突出。原因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较为敏感,导致贷款审批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政策建议
1. 降低融资门槛,完善融资体系
降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门槛,完善融资体系,可以为民企提供更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2. 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有助于降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贷款审查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3.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融资可获得性,有助于降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维护,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2017年民营企业融资数据表明,尽管融资渠道较为多元化,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降低融资门槛,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