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研究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融资需求日益。在融资过程中,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日益显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民营企业融资的背景与现状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融资企业提供参考。
民营企业融资背景
1. 经济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在这一背景下,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2. 金融市场环境
民营企业融资研究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图1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在金融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面临利率、汇率、信用风险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为民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受国际金融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较高。
3. 政策环境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关于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降低民营企业融资利率、提高融资可获得性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民企业融资提供了支持,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 融资需求旺盛
尽管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根据中国民间融资总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达到15.5万亿元,而实际融资规模仅为5.3万亿元,融资需求与融资规模之间的缺口较大。
2. 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民营企业贷款总额为12.5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54.6%,说明民营企业贷款在总融资规模中占比较大。受银行信贷政策、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贷款难度较大,融资成本较高。
3. 融资成本较高
融资成本是企业融资过程中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利率、手续费等。根据中国民间融资总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平均利率为6.86%,较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高出1.47个百分点。融资过程中还可能面临手续费、担保费用等额外成本,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负担。
4.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方面,受银行信贷政策、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融资仍然面临一定的难度;由于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进一步加大了融资难度。
与建议
民营企业融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丰富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
政府应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发展,降低融资门槛,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资民营企业,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
2. 完善贷款担保制度,降低融资成本
政府应加强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完善担保体系,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发展保证贷款、抵押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3. 优化银行信贷政策,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银行应进一步优化信贷政策,降低贷款门槛,扩大贷款规模,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题。
4. 建立健全风险保障体系,降低融资风险
政府应建立健全风险保障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风险评估和监管,降低融资风险。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是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通过丰富融资渠道、完善贷款担保制度、优化银行信贷政策、建立健全风险保障体系等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